《重生之实业巨头》

244 股东大会(3/6)

纽壁坚笑说道。

    “但还是错过了发展的黄金十年,我星河地产,从74年开始投资物业,初始资金差不多在1亿港元左右,凭借着投资各类工业地产以及后续的一些物业开发,现如今的总资产规模,以及快接近十亿港元,手中现金就有3个亿,差不多算翻十倍吧?如果九龙仓也是这样,那现在的规模,恐怕早就超过置地了吧?”陈志文淡笑着说道,星河地产的曾经投资项目也不算什么秘密,一个记者花点功夫,其实也能找到。

    “规模大小的不一样,计算方式又岂能相同?”纽壁坚嗤笑道。

    “是不一样,但九龙仓在74年的时候,手中应该也有一亿港元吧?为什么没有变成十亿港元呢?”陈志文反问道。

    “陈生赚了这么多,其实也就是靠着地价上升而已,我九龙仓本身旗下就有大量的优质地皮,这些年来,估值也翻了几倍,只不过没有套现成现金罢了?”纽壁坚说道。

    “就是因为你这种不发展的策略,才导致九龙仓陷入今天之困局。”陈志文得到自己想要的话语后,当即手拿麦克风,站了起来,说道:“各位,香港今天的商场,与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这其中最明显的,就是曾经弱小的华资,已经变的强大起来。

    包玉冈这类前辈不说,就是李嘉成、胡应相、郑宇彤等人,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,利用自己的眼光、胆量、机遇成功的发展,其中李嘉成的长江实业更是翘楚,虽然尝试收购九龙仓失败了,但也是值得载入我们香港的史册。

    华资能够崛起,靠的就是地产,但很奇怪的是,华资地产公司在初期并没有任何地皮,李嘉成在成立地产公司之前是做塑料实业的,郑宇彤之前是做黄金的,胡应相也是从美国返回开始创业,他们没有地皮,却通过十几年的努力,成为了香港的地产巨头,手上的公司市值快接近十亿。

    但类似九龙仓这类的公司,历史悠久,手中优质地皮多不胜数,让无数华资地产公司眼红,但偏偏这些公司,发展了几十年,只会原地踏步,根本就没有任何成长的能力。

    这也是你们手中股票,十年时间都没有上涨的原因,有的人,将九龙仓的失误归咎于海港城的建设,却不知,郑宇彤先生在1970年买下的蓝烟囱码头的项目规模丝毫不低于海港城,但这并不影响人家其他业务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一切的根本原因,不过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